400-123-4657
— 新闻动态 —
点击数:905 时间:2024-05-10
第一站,来到百廿校史的起点——泺源书院。“泺源”是趵突泉的古称,泺源书院以“为学莫先于立志,为学莫要于寡欲,为学当敦实行,为学当秉虚衷,为学当勤讲读,为学当慎交”为信条,一直以来学风醇正,时人称赞“一时文风,彬彬称盛”。
从济南到青岛,从省立山东大学到国立青岛大学,山大在她建校三十年之际迎来了校史上的第一个高峰。下面姗姗就带大家来到二三十年代的青岛,感受海风中的山大气韵。
1926年,山东省立的六所专门学校合并,在济南成立省立山东大学,仍沿用六所专门学校的校址作为大学校址(法政学堂所在地即为山东大学堂旧址)。
1930年,在蔡元培先生的倡议下,学校定址青岛,沿用私立青岛大学校舍,改称“国立青岛大学”(1932年改名国立山东大学)。1930年9月,国立青岛大学迎来了她的第一批新生。
全面抗战爆发,青岛危急。国立山东大学先南迁安庆,再西迁四川万县(现重庆万州区),历经千里颠沛。1938年,“内迁中损失最为惨重”的国立山东大学奉命暂行停办,直到1946年,国立山东大学才在阔别九年的青岛复校。
今天的山东大学趵突泉校区,以其近代建筑群的历史价值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当中。姗姗带领大家领略的第三站,就是趵突泉校区的标志性建筑——校友门。
1924年,为纪念齐鲁大学前身登州文会馆建立60周年,齐鲁大学上千名校友捐资门,建起了这座今天依旧树立在趵突泉校区的校友门。匾额上的“校友门”三字,为曾经担任省立山东大学校长的清末状元王寿彭手书。从齐鲁大学、山东医学院、山东医科大学到今天的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名称几经变迁,黑底金漆“校友门”三字始终在此熠熠生辉,“博施济众、广智求真”的齐鲁医学精神也如薪火相传,从未褪色。
1949年10月,已经全境解放的山东省整合省内各工业学校,成立了新中国建立后山东第一所工科高校——山东省立工业专科学校,1951年改名山东工学院,1983年改名山东工业大学。作为全国仅有的两所省属“211工程”高校,山东工业大学在工科领域特色突出、实力强劲,获国家发明奖的数目居全国高校第3位。
2000年原山东大学、山东工业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合并成立新山东大学,开启了新的征程。
姗姗和大家“打卡”的最后一站,是每个山大人都再熟悉不过的地方——中心校区南门。从1958年山东大学迁至济南开始,中心校区就成为了山大人“追求线周年校庆,学校改建了中心校区校门。校门设计整体为“山”字形,与儒家文化“仁者乐山”的理念、山东大学校徽中的“山”形图案相呼应。此外,校门的两部分如同两块拼合起的三角尺,体现了山东大学的学科特色,稳重中蕴含动感。
2010年,110周年校庆前夕,中心校区校门又一次改建。新校门采用主次塔楼连接柱廊的形式,以中心轴线为轴对称,形成一对坚实且舒展的臂膀,呈“怀抱”状,迎接着每一位前来的山大人。站在11米高的主塔楼前,塔楼、图书馆与远处的知新楼恰好构成一个对称的“山”字。这里,直到今天依旧是每位山大人“打卡”的必选背景。
1984年,山东大学在威海建立分校,开名校异地办学先河。今天的威海校区,立足区位优势,打造了国际知名的“天、海、韩”三大特色学科,是山东大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2年,地处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的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开工建设,2016年她迎来了她的第一批新生。青岛校区的诞生,标志着历史悠久的山大时隔54年重回青岛。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